: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 = Cognitive semiotics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nature, culture, and other meanings /(瑞典) 约伦·索内松著 ;胡易容, 梅林, 董明来等译
ISBN/ISSN:978-7-5201-5435-2
价格:CNY98.00
出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载体形态:317页 :图 ;24cm
丛编:传播符号学书系
附注: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双一流学科群专项资助。
简介:索内松是瑞典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中心的首席教授, 长期以来尝试寻求整合符号学之外的方法作为符号学方法论的有益补充。他从术语到内涵深入探讨了认知符号学, 并在该领域的组织方面做了许多重要工作。本书选编了他的部分重要理论文章, 旨在向中国符号学界呈现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展示认知符号学的理论视域及其与现象学的关联; 二是提供符号学的经验性研究的方法路径。
统一题名:Cognitive semiotics :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nature, culture, and other meanings
其他题名: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H0
责任者:索内松 ((Sonesson, Goran)) 著 胡易容 译 梅林 译 董明来 译
豆瓣内容简介:
索内松是瑞典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中心的首席教授,长期以来尝试寻求整合符号学之外的方法作为符号学方法论的有益补充。他从术语到内涵深入探讨了认知符号学,并在该领域的组织方面做了许多重要工作。本书选编了他的部分重要理论文章,旨在向中国符号学界呈现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展示认知符号学的理论视域及其与现象学的关联;二是提供符号学的经验性研究的方法路径。
豆瓣作者简介:
约伦·索内松(Göran Sonesson),瑞典隆德大学符号学资深教授,认知与符号学中心主任。国际知名图像符号学家、符号现象学家、认知符号学家、语言学家、言语姿势符号发生学专家,多个国际符号学、语言学重要期刊的终审人和编委会成员。
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广告与符号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ISMS)研究员。
目录:
导论:符号与意义的探寻1
上篇 现象学与意义理论
Ⅰ.来自胡塞尔讲台的视野:现象学在认知符号学中的角色15
一 引论15
二 认知符号学的构建19
三 从方法论到本体论认识论33
四 走上胡塞尔的讲台:启蒙运动传统中的现象学56
Ⅱ.分支的自然史:现象学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的研究进路60
一 从胡塞尔到皮尔斯62
二 范畴、结构与符号三分67
Ⅲ.超越“文化的悲剧”:在认识论和交往之间85
一 符号学科学的认识论86
二 交往以及基础现象(Basisphenomäne)的状况101
三 关于传播的三种科学:修辞学、阐释学、符号学117
Ⅳ.从模仿的角度看拟态到模拟性:关于像似性的普遍理论的思考121
一 从像似性到像似符123
二 初始和次生像似符136
三 像似性的两个极端:从拟态到模拟性表演144
下篇 文化、传播与演化
Ⅴ.生活世界:文化的认知符号学155
一 生活世界的描画156
二 深入生活世界:从我群世界(Homeworld)到异世界(Alienworld)161
三 历史的沿革171
四 论心灵的相遇178
Ⅵ.关于对人类(以及少许其他动物)合宜的研究的新思考191
一 符号、意义与感知域193
二 替代物及系统论214
Ⅶ.文化演化:通过(部分)其他方式作为进化的延续的人类历史226
一 文化作为进化中的“大错误”227
二 文化作为性选择232
三 多层级选择理论236
四 自然与文化进化239
五 扰乱战术的悖论249
Ⅷ.文化符号学视野下全球化的三种情境256
一 文化符号学要素257
二 全球化的三种情境258
Ⅸ.符际间性分类法管窥266
一 基本符号过程内部的“翻译”267
二 语言之间:翻译与符号翻译269
三 不同的符号资源之间272
四 在相同的符号资源之内275
五 “转导”的其他含义276
参考文献280
表目录
表1-1 唐纳德对记忆类型与累积性质的关联分析32
表1-2 根据视角类型分组的方法示例,用于发展综合认知符号学理论34
表2-1 皮尔斯文选摘选,描述了皮尔斯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范畴,以及以上范畴的子范畴(如像似性)的一些实例70
表2-2 自我和他者的可及性概览77
表3-1 兹拉特夫(Zlatev 2009b:178)所使用的诸科学方法,他加入了在进路的模式和被研究对象之本质之间的区别100
表3-2 在与(在洛特曼等人的意义上的 [Lotman et al.1975])积累的本性之关系中被分析的唐纳德的记忆类型,与皮尔斯和卡西尔的范畴相联系(改编自索内松[Sonesson 2007b])113
表3-3 表3-1的一个扩展版本,把生活世界的操作与相应的科学理论的操作联系起来117
表4-1 从皮尔斯的角度来看(如正文所修正)原则、基础和符号之间的关系(表中的规约性的基础以粗体标出,因为我们有理由
认为,皮尔斯不允许任何这样的基础与符号关系有所区别)。130
表4-2 模仿这一术语在不同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特别是模仿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把个别符从类型符中分离出来,模仿作为一个符号,取决于表现与内容之间的区别148
表5-1 四种获取自我及他者的途径(关于模拟理论的问号,请参阅下面的文本)184
表5-2 从对自我和他者的获取的角度来看的不同的心理活动189
图目录
图1-1 唐纳德与符号有关的进化模型,以及符号系统和具身符号31
图2-1 关于皮尔斯三元基本意义的建议74
图2-2 皮尔斯式的范畴、基础及符号的再建构80
图2-3 亚像似符:(a)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基础图形;(b)增加像似性;(c)增加第三性,具体表现为符号关系81
图2-482
图3-1 运用了自我(ego)、他者(Alter)和异者(Alius)这三个术语的交流模式,改编自索内松(Sonesson 1999b)105
图3-2 皮尔斯式的三范畴,从皮尔斯对它们的多种描述中推演出来,根据索内松(2009b;2013b)的论证107
图3-3 伴随着一些被符号学所启发的附加物的、对于唐纳德的演化阶段的描述114
图4-1 两张图示猜谜和一张可以看作是图示猜谜的图像:a.正落入马提尼杯的橄榄或穿着暴露泳衣的女孩的特写镜头(受到阿恩海姆的启发,并在1992年提及[Sonesson 1992]);
b.卡拉奇的解谜关键(墙后的泥瓦匠);c.面部或瓶子(受到赫默伦[Hermeren 1983:101]的启发)139
图4-2 语言符号(箭头代表[潜在的]像似关系)141
图4-3 图像符号(箭头表示[潜在的]像似关系。文中提到了一些可能被推论的实例,但是尚不清楚这些区别是否有实验对象)143
图5-1 可以从塔尔图学派的文章中推断出的标准模式(在索内松2000年文章的中有解释)163
图5-2 修正后的文化符号学的标准模式167
图5-3 文化符号学的扩展模式167
图5-4 由索内松在1999年提出的整合布拉格学派和塔尔图模式的传播模式170
图5-5 文化之间的传播(文化1可以是自我文化、他者文化或者异文化;文化2可以是与1不同的任何文化)171
图5-6 这是对唐纳德的进化阶段的一种表现,带有一些符号学上的启发172
图5-7 作为投射的移情179
图5-8 作为推理的移情180
图5-9 巴赫金对于投射理论的倒置183
图7-1 广义的意识以及狭义的达到不同层级的意识的手段231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A | 流通部 | 1495010 | H0/SNS | 1495010 | 在架可借 | |
A | 库本库 | 1495009 | H0/SNS | 1495009 | 在库阅览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17592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