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波定本 /(日) 柄谷行人著 ;赵京华译
ISBN/ISSN:978-7-108-06559-9
价格:CNY42.00
出版: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载体形态:237页 ;21cm
附注:学术前沿 日本文学研究者及相关读者。
简介:柄谷行人的代表作,探讨日本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机制和现代表征,是如何在明治二十年代(1890-1900)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是逐步诞生的,作者受福柯知识考古学影响,有明显的后现代史学的色彩。 迄今已有十几个译本。中译本2003年出版,收入“学术前沿”,2006年再版。后中断数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作者的个人文集,其中收入本书。后来作者对本书做了较大修订,出了“岩波定本”,这一版与三联初版(包括中央编译出版社版)有较大差异(见译者后记)。译者赵京华重新做了校订,删了部门内容,也加译了部分内容,使本书基本成了一本新书。这一版被称为“岩波定本”,也显示了这一版的权威性。
并列题名:Origine of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其他题名:岩波定本
中图分类号:I313.065 J809.2
责任者:柄谷行人, (1941-) 著 赵京华 译 马昕 编 王湧 著 余秉昭 著 戏剧研究委员会 山东省立剧院 .编译处 北平国剧学会
豆瓣内容简介:
后现代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已有英、德、韩、法等数个译本,影响广被东亚与欧美。
作者主要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1900)前后的文学为对象,抓住“言文一致”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议会、法制、医疗、教育、征兵制度的建立之同步关系,考察了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之生成过程。全书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探讨了“风景的发现”“内面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病的意义”“自白制度”等,考察它们如何以“颠倒”的方式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制度一起诞生。作者的批评范式以及对核心观念的提炼与表述影响深远,自三联2003年出版中译本以来,已成为国内批评理论领域的必读书目。
本次翻译以2004年作者对讲谈社初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修订后推出的“岩波定本”为底本,相对于初版,这个全新译本“几乎成了一本新著”
豆瓣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 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目录:
中文新译本前言(赵京华)
“岩波定本”序言(2004年)
第一章 风景的发现
第二章 内面的发现
第三章 所谓自白制度
第四章 疾病的意义
第五章 儿童的发现
第六章 关于结构力——两个论争
第七章 文类的消灭
后记及各语种译本序言
初版后记(1980年)
文库版后记(1988年)
英文版后记(1991年)
德文版序言(1995年)
韩文版序言(1997年)
中文版序言(2003年)
注释
年表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A | 流通部 | 1471212 | I313.065/BGX | 1471212 | 在架可借 | |
A | 库本库 | 1471211 | I313.065/BGX | 1471211 | 在库阅览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2109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