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4 收藏:0

/陈东原著

ISBN/ISSN:978-7-100-10193-6

出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载体形态:340页, [1]叶图版 :肖像 ;21cm

丛编: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附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简介:本书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史学家陈东原的重要作品,属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作者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汉代至清代,以及维新时期和近代的妇女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本书还附录了《二十四史》中之妇女一览表,以及关于作者的两篇评论性文章。本书批判了传统中国在制度、习俗、生活中对妇女的种种压迫和不公。本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开启了认识中国妇女历史的重要范式,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影响深远的、系统的妇女史著作。

中图分类号:D442.9

责任者:陈东原 原著 李砚祖 总主编 过伟敏 主编 史明 参编 刘佳 参编

  • 妇女
  • --生活
  • --历史
  • --中国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史学家陈东原的重要作品,属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作者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汉代至清代,以及维新时期和近代的妇女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本书还附录了《二十四史》中之妇女一览表,以及关于作者的两篇评论性文章。本书批判了传统中国在制度、习俗、生活中对妇女的种种压迫和不公。本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开启了认识中国妇女历史的重要范式,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影响深远的、系统的妇女史著作。

豆瓣作者简介:

陈东原(1902—1978),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史学家,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1935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中国妇女生活史》《中国教育论》《中国古代教育史》。

目录: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5
一 男尊女卑使女子动辄得咎 5
二 丈夫心理与妻子心理之异样 8
三 女子无才与有才一样痛苦 13
四 这一部历史的背景 17
第二章 古代的妇女生活 19
一 周代以前的推测 19
二 宗法组织与媒妁婚制 20
三 礼教初形成的社会状况 21
四 六礼与婚姻年龄 25
五 多妻的起源 27
六 离婚是男子的特权 29
七 妇道 30
八 秦之增重礼法 33
第三章 汉代的妇女生活 35
一 托古改制与褒奖贞节 35
二 两个女教的圣人 36
三 教育的缺略及其例外 40
四 再嫁的自由 43
五 女性堕落的由渐 46
(一)姬妾之盛 46
(二)妓女之始 47
(三)妆饰之盛 47
(四)溺婴之始 47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妇女生活 49
一 概论 49
二 婚姻重门第及其流弊 49
三 声伎之盛 53
四 元孝友请置妾 55
五 “妒”性发达的原故与事实 58
六 “美”的观念之进步与修饰 61
七 后娶与双妻 63
八 娶妇标准与胎教 64
九 贞节观念之保守 66
十 封爵与受田 67
十一 晋代女子之风雅 68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妇女生活 70
一 炀帝后宫之特盛 70
二 唐初重门第与贫女之难嫁 72
三 宫人的苦痛 74
四 官妓之盛 76
五 妆饰之崇绮与媚惑的进步 81
六 婚姻的佳话 83
七 班昭以后的圣人 89
八 贞节观念的淡薄 93
九 奇妒的故事 96
十 缠足的起始 98
第六章 宋代的妇女生活 101
一 宋儒对于妇女的观念 101
二 社会对于离婚再嫁的态度 109
三 男性底处女嗜好之产生 113
四 第一个女性同情论者——袁采 115
五 冥婚 123
六 旷世女文人李清照 125
第七章 元明的妇女生活 135
一 元代的妇女生活 135
二 提倡贞节之极致 138
三 几个女教的圣人 143
四 “无才是德”一语之产生 147
五 罚良为娼与娼妓生活 157
六 “妻不如妾”与妾的情形 161
七 皇帝之蹂躏女子 164
八 处女的检查与“阵毯” 168
第八章 清代的妇女生活 172
一 概论 172
二 男子眼中的女性美 172
三 崇拜小脚之怪癖 181
四 贞节观念之宗教化 187
五 两个女性同情论者——李、俞 191
六 妇女文学之盛 200
七 集大成的女教 209
八 好媳妇的标准 216
九 遭人厌恶的悍妇 220
十 妓的增盛 223
十一 几处特殊风俗 230
(一)广州女子之同性恋 230
(二)北方之妇长夫幼 230
(三)宁古塔的风俗 231
(四)柳条边的婚俗 232
(五)甘肃之一妻多夫 233
(六)金川的婚俗 234
(七)广西土民的风俗 234
(八)两粤之瑶俗 235
(九)荆南之苗俗 237
(十)琼岛之黎俗 239
第九章 维新时代的妇女生活 241
一 概论 241
二 新潮之结胎时代 242
A第一期——戊戌以前 242
(一)不缠足的运动 243
(二)兴女学的运动 244
B第二期——戊戌以后 251
(一)倡导女权的《女界钟》 252
(二)女学制度之始立 261
(三)女权思想之反动 264
(四)教会办的女塾成绩 266
三 新潮之蠢动时代 267
A第一期——辛亥以前 267
(一)出洋留学的女子 267
(二)为革命而牺牲的女子 268
(三)为恋爱而牺牲的女子 269
B第二期——辛亥以后 271
(一)从军的踊跃 271
(二)参政的运动 273
(三)民国初年的女子教育 275
第十章 近代的妇女生活 277
新潮的诞生时代 277
A第一期——“五四”以前(理论时代) 278
(一)初期的《新青年》 278
(二)盛期的《新青年》 282
B第二期——“五四”以后(新生时代) 291
(一)“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291
(二)教育上的解放与缺点 293
(三)职业上的解放与其痛苦 299
(四)婚姻上的解放与其不足 301
(五)性态度之亟应改革 305
(六)山额夫人之来华与制育运动 308
(七)参政运动与其理论 312
(八)理想中的社会主义下之妇女 316
附录《二十四史》中之妇女一览表 322
陈东原先生学术年表陈道元 327
陈东原与《中国妇女生活史》李志生 330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卷期 状态
A 流通部 1459246 D442.9/CDY 1459246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1459247 D442.9/CDY 1459247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1360129 D442.9/CDY 1360129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1410043 D442.9/CDY 1410043 本馆借出
A 流通部 1360128 D442.9/CDY 1360128 在架可借
A 库本库 1360127 D442.9/CDY 1360127 在库阅览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2027550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