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 /沈志华著
ISBN/ISSN:978-7-5108-1499-0
丛编: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
中图分类号:D819-53
其他题名: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
出版: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3.01
简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 —— 来自中国和俄国的档案材料 ; 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等。
责任者:沈志华, (1950-) 著
载体形态:564页 ;24cm
豆瓣内容简介:
《冷战中的盟友: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主要收录了前提:苏联、东欧、中国三角关系、处理波兰危机:苏联未遂的军事干涉、处理匈牙利危机:苏联第一次出兵、处理匈牙利危机:苏联第二次出兵、结论:中国开始介人东欧事务、中国对东欧十月危机的反应和思考等内容。
豆瓣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国际史项目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
【个人撰写著作】
《經濟漩渦 : 觀察冷戰發生的新視角》,2022年。
《冷戰在亞 洲:沈志華演講錄》,2018年。
.《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1945-1976)》,2017、2018年增订。
《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2016年。
《朝鮮戰爭再探 : 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2013年。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2013、2024全本。
《冷战的再转型 : 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2013年。
《冷战中的盟友 :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2013年。
《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2013年。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2013年。
《冷战的起源 : 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2013年。
《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2013年。
《解密三十八度线: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2013年。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合著,2011年。
《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 : 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合作整理,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卷 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1956–1957)》,2008年。
《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 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合著,2006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1998年天地版、2007、2013年修订、2017年再版。
《苏联专家在中国》,2003年,2009年修订,2015年再版。
《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2002年。
《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2000年。
《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合著,2000年。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1999年。
《朝鲜战争揭秘》,1995年。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1994年。
《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1898至1991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1993年。
【主编著作】
《冷战启示录: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2019年。
《窥视中国 : 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2019年。
《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2018年。
《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2013年。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 : 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的外交取向 (1945-1972)》,2011年。
《脆弱的联盟 : 冷战与中苏关系》2010年。
《冷戰與臺海危機》,2010年。
《金门:內战与冷战 : 美、苏、中档案解密与研究》,2010年。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专题史研究(1917-1991)》3卷,2009年。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2卷,2007年,2011年增订版、2016年再版等。
《贺齐世荣先生八十华诞学术文集》,2006年。
《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2006年。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2004年。
《文白对照全译<明通鉴>》,1994年。
《资治通鉴大辞典》,1994年。
《文白对照全译通鉴纪事本末》,1994年。
《白话续资治通鉴》,1993年。
《白话资治通鉴》,1993年。
【主编档案集】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2002年。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8卷,2009年。
《俄国解密档案:新疆问题》,2012年。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2卷2015年。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2015年。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转型档案文献编目》9卷,2019年等。
目录:
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1
——来自中国和俄国的档案材料
一、提供低息贷款/4
二、援建重点项目/7
三、发展双边贸易/12
四、开办合股公司/16
五、提供技术资料/23
六、派遣苏联专家/25
七、培养中国专家/32
八、协助编制经济计划/34
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38
一、斯大林得以继续使用旅顺基地/38
二、赫鲁晓夫主动提出归还旅顺口/44
三、苏联军队撤退及旅顺基地的交接/49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l 56
一、为了满足中国的政权和经济需要/57
二、专家派遣和管理工作的混乱局面/62
三、苏联专家来华的高潮时期/65
四、苏联的谨慎政策和中国的少而精原则/68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作用和影响/74
一、倡导“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75
二、苏联专家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78
三、提出“以苏为鉴”的口号/82
四、“大跃进”和中苏分歧的影响/87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生活及工作条件/93
一、关于苏联专家来华工作条件的谈判/93
二、苏联专家的待遇和中国的实际支出/96
三、对苏联专家日常生活的关心和照顾/l00
四、苏联专家的工作环境及其变化/l03
苏共二十大、非斯大林化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lll
——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
一、苏共二十大路线的实质/113
二、非斯大林化现象的由来/119
三、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l34
援助和限制: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方针(1949—1960)/152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153
二、苏联对中国核援助的方针出现突破性转变/163
三、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及其限度/l71
四、赫鲁晓夫决心撕毁合同终止对中国的核援助/l76
试论朝鲜战争期间的中朝同盟关系/l89
一、关于军队的指挥权问题/189
二、关于越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的问题/l95
三、关于朝鲜铁路的管理权问题/199
四、关于停战谈判和结束战争的问题/204
左右逢源:朝鲜战后经济重建与外来援助(1954—1960)/212
一、准备时期(1953—1954)/214
二、三年计划期间(1954—1956)/220
三、五年计划期间(1957—1959)/226
四、“缓冲”时期(1960)/234
朝鲜劳动党内权力斗争与中朝苏三角关系/241
一、起因:苏共二十大引起的风波/242
二、经过:八月全会前后朝鲜党内斗争和中苏的干预/249
三、结局: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254
朝鲜族居民跨境流动:中国的对策及其结果(1950—1962)/261
一、朝鲜族居民的国籍问题及其解决/263
二、中朝政府对边民流动的政策和措施/270
三、非法越境问题及中国的处理方针/277
1956年十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289
——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一
一、前提:苏联、东欧、中国三角关系/292
二、处理波兰危机:苏联未遂的军事干涉/294
三、处理匈牙利危机:苏联第一次出兵/307
四、处理匈牙利危机:苏联第二次出兵/315
五、结论:中国开始介人东欧事务/323
中国对东欧十月危机的反应和思考/326
——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二
一、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不同声音/327
二、再次讨论波匈事件和斯大林问题/334
三、中国社会的反应和“少数人闹事”/340
四、中共采取的各种让步和安抚措施/344
五、毛泽东强调要注意思想动向/349
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352
——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
一、中波在苏共二十大后开始接近/353
二、中国对波兹南事件的看法/355
三、中共八大期间中波领导人的接触/357
四、中国在阻止苏联武装干涉问题上的作用/359
五、中共帮助协调苏联与波兰的关系/364
六、中波之间对匈牙利事件的分歧意见/368
七、毛泽东对哥穆尔卡的认识和评价/372
中国“旋风”:周恩来1957年1月的穿梭外交及其影响/376
一、波兰危机和匈牙利动乱的余波/377
二、周恩来三国之行急需解决的问题/388
三、在新的基础上巩固社会主义阵营/397
附录
关于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俄国档案文献/414
关于在华苏联专家的俄国档案文献/448
关于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如何出笼的俄国档案/471
关于周恩来出访苏、波、匈三国的档案文献/526
人名译名对照表/559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A | 流通部 | 1178057 | D819-53/SZH | 1178057 | 在架可借 | |
A | 流通部 | 1178058 | D819-53/SZH | 1178058 | 在架可借 | |
A | 库本库 | 1178056 | D819-53/SZH | 1178056 | 在库阅览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2082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