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 中西体用之间——晚清文化思潮述论 丁伟志,陈崧著
ISBN/ISSN:978-7-5097-2021-9
价格:CNY128.00 (全2册)
出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载体形态:358页 ;24cm
丛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简介: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一重大的前所未有的文化转型的来龙去脉,探讨这一过程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与作用,从而揭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中图分类号:K250.7 K252.07
责任者:丁伟志 ((1931~)) 著 陈崧 著
豆瓣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套装上下卷)》主要包括《中西体用之间:晚清文化思潮述论》、《裂变与新生:民国文化思潮述论》。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1840~1949)这一百多年里,中国危机四伏、政局动荡、战乱频仍、舆论纷扰。恰恰是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中,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根本性转型。社会形态转型了,政治体制转型了,文化思路也同时转型了。鸦片战争前那个愚昧自大、排外守旧、“严夷夏大防”、死守“道统”的古老中国,经过一百一十年的风吹雨打,居然会一变而成为高扬“新民主主义文化”旗帜的国度。《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套装上下卷)》系统梳理了这一重大的前所未有的文化转型的来龙去脉,探讨这一过程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揭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豆瓣作者简介:
暂无内容
目录:
上卷 引 论 第一章 中西文化的一场遭遇战 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自身文化发展的趋向与转机 清代前期文化的发展及其病态 “经世致用”学风的再兴 二 “制夷”—“悉夷”—“师夷”思路的 形成及其引起的文化变局 一种新的时代自觉:必须“洞悉夷情” 打开中国文化近代化的闸门:“师夷长技” 第二章 洋务自强运动引发的中学西学之争 一 采西学、办洋务、谋自强思潮之初兴 洋务乍起和对外认识的新纷争 《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谋自强的宣言书 二 中西文化观念的第一次直接交锋 ——“同文馆之争” “师夷长技”说的付诸实践和“变通自强” 论的形成 同文馆的创立和西学教育的启动 最高决策层的中学西学之争 三 中西文化观念的又一次直接交锋 ——“海防之议” “开利源以求富”和“办学局以育才” 关于“洋学”的再评估和再论争 四 洋务盛衰中的“重商富民”思潮 学习西方文明重点之转移 ——“重商富民”思潮的勃起 改革经济制度主张的提出和对洋务成效的检讨 五 洋务运动中诞生的独特文化观 ——“中体西用”论 洋务派鼓吹的“西学中源”论及其得失短长 “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为维新变法立论的康梁“新学”之兴起 一 一个新学派的崛起 一种新的危机意识的形成 一种新政见:通世界之知识,采万国之美法 二 “新学”的渊源和“新学”的实质 “残明遗献思想复活”之谜 近代“西学”与康梁“新学” 康梁“新学”与今文经学 “会通中西”之意和提倡“西学”之实 “新学”崛起引发的文化大论战 极端守旧派之“卫圣教”、“辟异端” “中体西用”论的演化与变态 崇尚自由民主的激进文化观的出现 守旧势力的短暂得势和文化复旧的穷途末路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十年文化观念的演变 一 海外志士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新观察和对中国 固有文化的新剖析 文化观念的划时代更新:民权观念的勃兴 民权观念促成的文化自省 二 清末“新政”与如何对待西学之争的复起 清末“新政”条件下出现的文化新局和 文化新论 为造就新国民而倡建新文化 三 革命与改良的政治论战引发的文化观念的 新分化和新变异 民族革命与民权革命并起对文化观念的影响 国粹主义的兴起 改良派文化观念的转向 民主主义文化观念体系的创建 活跃于一时的文化虚无主义 新文化高潮的萌动 余论 漫议中国文化的近世境遇 后记下卷……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A | 流通部 | 1114487 | K250.7/DWZ | 1114487 | 在架可借 | |
A | 流通部 | 1114486 | K250.7/DWZ | 1114486 | 在架可借 | |
A | 库本库 | 1114485 | K250.7/DWZ | 1114485 | 在库阅览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17762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