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53 收藏:0

: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 = 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 /(美) 巫鸿著 ;文丹译

ISBN/ISSN:978-7-208-08755-2

价格:CNY58.00

出版: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载体形态:265页 :图 ;24cm

丛编:巫鸿作品

简介:本书首次尝试把中国绘画既视为物质产品也看做图画再现, 正是这两方面的交互合作与相互制约使得一幅画生意盎然。这之间的界限, 把美术史与物质文化研究联系起来。

附注:绘画艺术爱好者及相关读者。

并列题名: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

其他题名: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

中图分类号:J205.2

责任者:巫鸿 著 文丹 译

  • 绘画
  • --艺术评论
  • --中国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画家挥洒翰墨,手卷随手慢慢展开;雅集的士人聚在园林,正赏玩着竹杖挑起的一幅立轴;帝王在画屏前驻足,随后在屏背题诗一首。对于理解中国绘画来说,这些具体的绘画形式与特定的观赏场合显然十分重要。然而在大多数对这一重要艺术传统的介绍中,这一切还是被忽视了。一幅中国画往往只剩下画心的图像,绘画的物质性消失了,绘画与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紧密联系因而也变得隐晦不明。
本书首次尝试把中国绘画既视为物质产品也看作图画再现,正是这两方面的交互合作与相互制约使得一张画生意盎然。这种新的研究方式打破了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把美术史与物质文化研究联系起来。屏风可以是一件实物,一种艺术媒材,一个绘画母题,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巫鸿对此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分析。通过多样的角色,屏风不仅给予中国画家无穷的契机来重新创造他们的艺术,同时也让本书作者有机会处理宽广的主题,包括肖像与图画叙事、语词与图像、感知与想象、山水画、性别、窥探欲、伪装、元绘画以及政治修辞等等。

豆瓣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早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后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1989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李文森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获评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介与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近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国际交流。策划展览《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展览艺术十年(1990-2000)——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4)和《“美”的协商》(2005)等,并编撰有关专著。所培养的学生现在美国各知名学府执中国美术史教席。

目录:

绪论屏风
第一章 《韩熙载夜宴图》
第二章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第三章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第四章 皇帝的抉择
尾声 元绘画
注释
参考书目
图片目录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卷期 状态
A 流通部 1010106 J205.2/WH 1010106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1536971 J205.2/WH 1536971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1010105 J205.2/WH 1010105 在库阅览
A 流通部 1010107 J205.2/WH 1010107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10319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