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广, 王巨山主编
ISBN/ISSN:978-7-5607-3583-2
价格:CNY28.00
出版: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载体形态:225页 ;25cm
简介:本书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辩证关系等内容。
中图分类号:G269.2
责任者:于海广 主编 王巨山 主编 焦巧 译
豆瓣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主要内容:在高校开设文化遗产保护的课程,既是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同时对开拓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也是很必要的。2003年在首届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上,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也呼吁各高校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要进课堂、进教材。我们从2005年起在山东大学开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这门课程,总体来说效果比较好,同学们也非常欢迎,但一直没有适合的教材交给学生,由此萌发了编写这本教材的想法。
国务院于2005年12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办[-2005]42号)。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后,以国家政府的名义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新也是最权威的文件,对推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重大意义。《通知》首先强调了在我国新的厦史条件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而且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6-体目标等重要问题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并对各级政府和主管单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认为,《通知》另一方面的重要意义是对“文化遗产”的框架和内容的界定。在我们中国,过去对“文化遗产,!习惯统称为“传统文化”,对“物质文化遗产”多称作“文物古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或“传统习俗”等。但是,在国际社会,近年来对这类概念已逐渐规范,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于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在学科界定、框架体系方面与国际社会取得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规范,明确指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内容,都作了严密和慎重的阐述。这不仅对全国民众,也包括对遗产保护学界,都起到了统一认识的作用,规范了过去在这方面界限不清或认识模糊的问题,或者说具有明确“文化遗产”学科范畴和统一学科框架体系的意义。
豆瓣作者简介:
暂无内容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A | 流通部 | 879375 | G269.2/YHG | 879375 | 在架可借 | |
A | 流通部 | 879376 | G269.2/YHG | 879376 | 在架可借 | |
A | 库本库 | 879374 | G269.2/YHG | 879374 | 在库阅览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7457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