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3 收藏:0

/梁志刚著

ISBN/ISSN:978-7-213-03607-1

价格:CNY48.00

出版: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载体形态:218页 :彩图 ;24cm

丛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简介:皮影,世人称之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活的绘画”。中国是皮影戏的故乡,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军将皮影带到中亚,从此历经五个世纪,逐步由波斯传入埃及,再传入土耳其,最终进入欧洲,并成为现代有声电影的前驱。关中,指中国陕西的关中地区,或称关中平原、关中盆地,其范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倚秦岭,北临“北山”,渭河纵贯其间,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包括西安、宝鸡、成阳、铜川、渭南五市及杨凌示范区。本书介绍了关中皮影的生存空间、剧种官腔、班社组织、演出活动、雕刻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7

责任者:梁志刚 著 关山月 绘

  • 皮影戏
  • --简介
  • --关中(陕西省)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你,听说过皮影吗?看过皮影戏吗?早在南宋时皮影的演出曾盛极一时,皮影戏迷的狂热不亚于现在的歌迷、影迷。可如今,它仿佛是夕阳中踟躇的沧桑老人,令人心悸而伤感。本书就将向你详尽的叙述皮影的历史与起源的,以及皮影的制作方法、表演模式、各地皮影的风格特征等。让我们一同来回忆这段民间共同的文化记忆吧!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晦。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邙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史籍中略为详备可供查考的,也只有《周札冬官考工记》与《天工开物》数种而已。编纂这套《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正是要与读者一同重返乡村,走近手工艺作坊,拜访手工艺传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后的传奇故事。

豆瓣作者简介:

    暂无内容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卷期 状态
A 流通部 880123 J827/LZG 880123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880122 J827/LZG 880122 在架可借
A 库本库 880121 J827/LZG 880121 在库阅览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6212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