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杨茳善著
ISBN/ISSN:978-7-112-09192-8
价格:CNY38.00
出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载体形态:245页 :图, 摹真 ;23cm
附注:国家“985工程”二期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资助
并列题名:Chinese conception of space
中图分类号:TU-024
责任者:李晓东 著 杨茳善 著 斯克拉 ,凯瑟琳·K. 编 蒲隆 译
豆瓣内容简介:
《中国空间》旨在研究中国传统空间观以精神上的空间构想来指导物质实体,并探求其潜在的论证机制。我们看待空间尚存许多疑点,尤其对于空间概念混淆不清。更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疑点显得愈加扑朔迷离。我们今天的空间观,很大程度上已颇受西方观念的影响。一言以蔽之,西方的空间观强调有形驾驭无形;而中国的空间观则以无形喻示有形。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往往经由暗示或寓言化来体现。考察空间概念的沿革,将促使我们深入地反思。首先,“有形”与“无形”相映生辉的魅力。怎样能够使我们以新视角体验自身在空间中的存在?其次,如何通过感知(印象)观念(表达)来体现建筑实体(有形)和社会文化内涵(无形)之间的对话关系?
豆瓣作者简介:
李晓东 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9—1993年间在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建筑系做建筑理论研究工作,获建筑学博士学位。曾任教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1997—2004年),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研究所所长。多次获各类国际奖项,其中,主持设计丽江玉湖完小获:亚洲建协建筑金奖,联合国教科文文化保护创新奖(2005年),英国“建筑回顾”二等奖,美国“建筑实录”中国建筑奖最佳公共建筑奖及美国环境设计与研究协会年度最佳设计奖;2001年获美国注册建筑师协会教师奖,2000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奖,优秀教师奖。研究领域包括文化理论、美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发表学术专著3本。
杨茳善 2000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2002—2005年间在该校做建筑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并获建筑学博士学位,曾受邀成为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建筑系的访问学者(2004年)。此前,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淡马锡理工学院,并且富有广泛的教学以及专业经验。多次与考古学家合作,参与新加坡多项建筑设计、修复与保护工程。1999年获首届曹氏基金乐龄设计奖,嗣后受李晓东的谆谆教导,更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友并称,合作紧密,获各类国际奖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景观第三章 大道无形——虚实相生的空间: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空间观第四章 文人艺术中的空间第五章 中国戏剧中的隐喻空间第六章 中国建筑的空间想像第七章 汉语和中国建筑空间第八章 从《石头记》里的建筑看中国式空间第九章 后记注释参考文献及图片出处附录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A | 流通部 | 821466 | TU-024/LXD | 821466 | 在架可借 | |
A | 流通部 | 821467 | TU-024/LXD | 821467 | 在架可借 | |
A | 密集书库 | 821464 | TU-024/LXD | 821464 | 在架可借 | |
A | 密集书库 | 821465 | TU-024/LXD | 821465 | 在架可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1996943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