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8 收藏:0

/(美)弗里曼(Edward Friedman)等著 陶鹤山译

ISBN/ISSN:7-80149-669-8

价格:CNY26.00

出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3

载体形态:410页 ;20cm

丛编:喜玛拉雅学术文库

简介:本书考察了1935年至1960年华北平原农民的生活。研究了华北平原的社会状况,重点放在一些家庭、村民和当地干部是如何置身于带来生存机遇的、新产生的社会主义之中的。

并列题名:Chinese village, socialist state

中图分类号:C912.82

责任者:弗里曼 ,E. ((Friedman, Edward)) 著 陶鹤山 译

  • 农村
  • --社会变迁
  • --研究
  • --中国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为个案,以其领头人耿长锁 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深入探讨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960年间华北农村社会的变迁。作者集中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及革命胜利以后在农村社会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从减租减息到互助组、合作社,再到大跃进时的人民公社,分析了这先后进行的改革对农村社会及农民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战争及国家建设的作用,它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进而探讨国家与农村社会,国家领导与地方干部的关系。



本书作者分别为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来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美国学者,他们从1978年开始在五公村、饶阳、石家庄等地进行调查、访谈,查阅相关资料,先后与几百名农民及各级干部交谈,查阅了众多的有关档案等原始材料,从而搜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整个研究工作建立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之上。同时,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资料,停留在一般的叙述介绍之上,而是将五公村作为华北农村社会近代变迁中的一个典型,将其放在变动中的历史中进行考察,运用各自学科的理论,探讨这一变动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现时与历史的互动关系,从而使本书既有一般叙事的可读性,又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本书对于我们了解、认识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尤其是华北农村社会的变迁,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路,对于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农村问题,极有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近代中国历史、社会史、农村问题等研究教学工作者,中共党党史教研工作者等。

豆瓣作者简介:

    暂无内容

目录:

中文版序
导言
第一章郡县式微,乡村瓦解
第二章战争的纽带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张力
第四章静悄悄的革命,恐怖之声
第五章蜜月
第六章冒险
第七章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
第八章反对合作
第九章生死之争
第十章革命的国家
结语
附表
译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卷期 状态
A 流通部 677534 C912.82/FLM 677534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677532 C912.82/FLM 677532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677533 C912.82/FLM 677533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677535 C912.82/FLM 677535 在架可借
A 库本库 677531 C912.82/FLM 677531 在库阅览
A 外国语学院资料室 X005203 C912.82/FLM X005203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7929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