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in 1920's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
ISBN/ISSN:7-80190-691-8
价格:CNY78.00
出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9
载体形态:676页 ;24cm
丛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丛书
简介:1920年代的中国,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时期。对这一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的走向,将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附注:读者对象:一般读者。
并列题名:China in 1920's
中图分类号:K260.7
责任者: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史研究室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豆瓣内容简介:
《一九二0年代的中国:中华民国史学科》是一本研究民国历史的书籍。它以民国历史之纵向发展为主轴,以年代为大致分期,就相关时段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新意的讨论,从而展示了20世纪中国历史这一重要时段的方方面面。
豆瓣作者简介:
暂无内容
目录:
从迅猛兴起到跌入低谷——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前前后后
“革命”与“反革命”:1920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苏俄、中共与国民党的“左右”分化
国民党左派研究的两个问题
北伐初期广东地区的劳动运动与国民政府的应对
吴佩孚与苏俄及北京知识界——军阀生涯中的一段插曲
护法时期的李烈钧与唐继尧
孙中山与张作霖联合反对直系的斗争——以汪精卫居中联络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届国会的最后一幕——1924年北京政变后的国会非常会议
再论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发动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政策走向
地域观念与派系冲突——以二三十年代国民党粤籍领袖为中心的考察
一九二O年代的中国经济
上海钱业公会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的若干内债——对已刊未刊档案史料的比照阅读
上海银行公会与1920年代的华商银行业务制度建设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间中国手工业的转型
1920~1940年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土地占有——兼谈地主、农民与土地革命
一九二O年代的中国外交
外交、外债和派系——从梁颜政争看1920年代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运作
蒋介石、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之交涉
1920年代国民党人的联德思想与实践
国民外交的一次尝试——中国代表参与太平洋国际学会第一次会议之前后
北伐时期列强对华政策研究评介
一九二O年代的中国文化
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
泰戈尔访华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论争
胡适1926年对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访问
章太炎1920年长沙之行考实
青年毛泽东与湖南自治运动初兴——以1920年代前后毛的国际视界为中心的讨论
东西方汉学的一对巨擘——陈寅恪与伯希和学术交往述论
“军阀”治下之军阀“学理”研讨——以北伐战争前夕一场政治与学术论战为中心
清华政治学系的创办及其前后之史事
胡汉民“三民主义立法原则”考
检查、控制与导向——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研究
一九二O年代的中国社会
1920年前后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异样形态及形成原因
1920年代广东的民间武器
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1920年代在满韩人国籍问题的构成与解决的探索
农民协会和合作社:走向民粹主义
华洋义赈会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现代农业金融的困窘
华纳在华居留期间的政治学与美学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A | 流通部 | 640101 | K260.7/ZSM | 640101 | 在架可借 | |
A | 库本库 | 640100 | K260.7/ZSM | 640100 | 在库阅览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1867739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