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63 收藏:1

王宏建主编

ISBN/ISSN:7-5039-1931-0

价格:CNY28.00

出版: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1

载体形态:510页,[8]页图版 图,照片 ;20cm

丛编: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附注: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 读者对象:艺术教育工作者。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门类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发展论、艺术接受论等。

中图分类号:J0-43

责任者:王宏建 主编

  • 艺术理论
  • --高等学校
  • --教材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艺术概论》为高等院校艺术基础理论教材,是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组织编写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重要选题之一。
《艺术概论》是在文化部前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一九八一年组织编写的全国艺术院校统编教材《艺术概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现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部分新成果,结合八十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当前的文艺思想实际,重新编写的一本艺术理论教材。
《艺术概论》的编写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从现实出发,对二十世纪以来的艺术问题,对近二十年中国文艺界出现的新的研究课题,新的艺术现象,力求做出正面的理论阐释。
《艺术概论》全书共有六章,它们是: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二章艺术门类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五章艺术作品论、第六章艺术接受论。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六章虽独立成章,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章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首先,从大的关系来看,前三章与后三章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本质论、门类论和发展论三章,可以看作是全书的总论,它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各门艺术的特点和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以及艺术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外部建立起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包括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三章,它深入到艺术的本体,系统研究了创作主体、创作活动、创作成果以及创作后的艺术归属问题,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总之,这两大部分并不是相互割裂或相互平列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是一个系统的流程。

豆瓣作者简介:

    暂无内容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艺术与美的关系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
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
一、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二、艺术门类的划分
第二节 主要艺术门类
一、美术
二、音乐
三、舞蹈
四、戏剧
五、摄影
六、电影与电视
七、文学
八、建筑与园林
九、其他艺术门类
第三节 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二、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三、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第三节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一、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
三、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与社会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三、艺术家的修养
第二节 艺术创作活动
一、艺术创作过程
二、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第三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一、艺术的创作方法
二、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一、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辨证认识
二、艺术作品的内容
三、艺术作品的形式
四、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一、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二、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三、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一、艺术美的根源
二、艺术美的条件
三、艺术美的特征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三、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第二节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一、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
三、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教育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艺术的审美教育
三、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附录 学习《艺术概论》简要参考书目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卷期 状态
A 流通部 598265 J0-43/WHJ 598265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598266 J0-43/WHJ 598266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598267 J0-43/WHJ 598267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598268 J0-43/WHJ 598268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598263 J0-43/WHJ 598263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598269 J0-43/WHJ 598269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598264 J0-43/WHJ 598264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598270 J0-43/WHJ 598270 本馆借出
A 库本库 598261 J0-43/WHJ 598261 在库阅览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20608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