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9 收藏:0

叙事性阐释 /(英)蒙娜·贝克(Mona Baker)著 赵文静主译

ISBN/ISSN:978-7-301-19139-2

价格:CNY25.00

出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载体形态:31,290页 图 ;21cm

丛编:未名译库

附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简介:本书阐释了笔译和口译者参与抵制或传播那些为激烈的冲突创造情感和道德土壤的叙事,运用叙事学理论,辅以从古到今大量冲突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独到新颖、条理清晰的分析模式,该模式对翻译中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叙事传播、笔译和口译、统治与反抗等问题予以同等程度的关注。

并列题名:Translation and conflict :a narrative account

中图分类号:H059

责任者:贝克 著 赵文静 主译

  • 翻译学
  • --研究
  • 翻译学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列举了大量实例,从叙事的角度阐释了翻译与政治的关系,认为翻译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而且翻译还在创造政治,无论在笔译场合还是口译场合,翻译都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者尤其是口译者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

豆瓣作者简介:

    暂无内容

目录:

1.绪论
1.1 冲突、权力与翻译
1.2 选择叙事角度的缘由
1.3 各章概览2.介绍本书采用的叙事理论
2.介绍本书采用的叙事理论
2.1 叙事学的地位与影响
2.1.1 科学叙事
2.1.2 叙事的规范化功能
2.1.3 范畴与叙事
2.1.4 叙事与真实世界:事实与虚构
2.2 界定叙事
2.3 叙事的政治含义
2.3.1 控制与反抗的相互作用
3.叙事的分类
3.1 本体叙事(自我的叙事)
3.2 公共叙事
3.3 概念(学科)叙事
3.4 元叙事(或主导叙事)
4.叙事如何运作——叙事的特征I
4.1 时间性(Bruner称为叙事的历时性)
4.2 关联性(阐释的可组构性)
4.3 因果情节设置
4.4 选择性采用
5.叙事的运作——叙事的特征II
5.1 特殊性
5.1.1 复现故事情节之共鸣作用
5.1.2 颠覆人们熟知的故事情节
5.2 体裁性
5.2.1 特定体裁的指示标志
5.2.2 戏仿的体裁和颠覆性体裁
5.2.3 体裁的监控
5.2.4 体裁在翻译中的转换
5.3 规范性/规范与背离规范
5.4 叙事的累积性
6.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6.1 建构、建构的模糊性和建构空间
6.1.1 框架/建构的模糊性
6.1.2 建构空间
6.2 时空建构
6.3 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
6.3.1 文学作品内的选择性采用
6.3.2 媒体中的选择性采用
6.3.3 口译中的选择性采用
6.4 标示式建构
6.4.1 相互对立的命名体系
6.4.2 利用标题建构
6.5 人物事件的再定位
6.5.1 副文本中的再定位
6.5.2 文本或话语内的再定位
7.评估叙事——叙事范式(典范)
7.1 叙事范式:基本原理
7.2 连贯性(可能性)
7.2.1 结构(或论辩)连贯性
7.2.2 素材连贯性
7.2.3 人物性格的连贯性
7.3 忠实性
7.3.1 理由(理由逻辑)
7.3.2 价值观(充分理由逻辑)
7.4 评估叙事:模式运用
7.4.1 美国当代语言协会(MLA)的叙事
7.4.2 无国界译者组织
7.5 结束语
术语词汇表
参考书目
索引
人名英汉对照表
译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卷期 状态
A 流通部 1127692 H059/BK 1127692 在架可借
A 流通部 1127693 H059/BK 1127693 在架可借
A 库本库 1127691 H059/BK 1127691 在库阅览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 京 ICP 备 10039564 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 号

    欢迎第1961763位用户访问本系统